时间:2014年7月2日
地点:技术中心805
内容:学习讨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之
掌握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关于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主持人:黄超
记录人:吴水芳
参加人员:教工党员26人,因公、因事请假5人,实到21人
主持人:大家好,首先很感谢大家能准时出席。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讲话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围绕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围绕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围绕从严管党治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阐释了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升华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本书共有12章,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先学习第十二章即掌握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关于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剩下的章节大家回去自学,学习后请认真写读书笔记。现在请大家谈谈读完这一章节后的感想,希望大家能踊跃发言,相互分享精彩观点。
耿小明:特别喜欢习总书记提出的钉钉子精神。习总书记把干事业比作钉钉子,我觉得特别恰当。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才能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所以钉钉子精神可以给我们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一些有益的思考。
王宏兰:读到“发扬钉钉子精神”这一章节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我们做任何事情先要找准目标点,一锤一锤钉下去。其次才是要考虑工作方法,用什么尺寸的钉子配多大的锤子。最后,要时常检查钉得牢固与否?一颗钉子钉下去,并非一劳永逸。要时常看看,检查检查钉子钉得是否牢固。
林嘉熹:我认为“钉钉子精神”也是一种顽强的工作态度,这种工作态度有咬住青山不放松的狠劲,有达不到目标不罢休的韧劲。这种态度体现在工作中就是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不惧任何险峻形势,朝着发展目标果断的坚持下去。干工作、抓落实就是如此——没有一锤接着一锤敲的劲头,就只能是抓而不紧,工作就会半途而废;没有一锤接着一锤敲的耐心,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决策部署就会在“一片落实声中落空”。
黄云燕: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这一章节。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我们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我们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
谢楠:习惯是养成的。一个人无论做什么,都可以成为习惯。要养成学习的习惯,就是要从今天开始,抓住点滴时间,见缝插针看书学习。没有时间不是借口,因为时间像海绵里的水,挤挤又有了。
黄邦恩: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调查研究是一项基本功”这一章节。“调查研究”四个字想必早已耳熟能详了。但认真扎实地去做这件事,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要取得效果,我想关键在于“实”和“深”。
所谓“实”,就是要切实了解真实情况,“实”还应该包含全面的意思,就是不仅要听赞扬的话,也要听听抱怨的话、甚至批评的话。这样,我们的头脑才能保持清醒,办事情、作决策才不至于出偏差。
所谓“深”,就是要深入现场,深入群众,深入地观察,深入地与群众交谈。只有深入下去了,才能保证所获得情况的真实性。此外,“深”还有深入思考的意思。把握住了这两个原则,我们看待事物、看待学生、评价对象时才会全面、客观、公正。
陈世明:那我谈谈“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章节。习总书记把它放在首要位置来谈,我觉得是不无道理的。因为哲学是人类的智慧之学。在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哲学是基础。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历史的发展,还是当今社会的进步与变化,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重要关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然而高等教育的马哲课却遇到一些尴尬:上课出勤率低、上课不认真、不够重视等等。我认为首先教师自己的马哲理论要过硬,其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上课时言语要幽默,授课模式也应该改变,采取多老师授课、分班分组讨论、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从根本上提升课堂实效。
主持人:看来同志们都有很认真地在学习和思考呀,非常好。以后我们会经常性地开展类似的活动,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分享,这样我们的精神世界会更加丰富。感谢大家的精彩分享,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散会。